找到相关内容1519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2)

    法印,即诸行无常、有漏皆苦、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。 [38]四,即自性、智慧法身、受用和变化身。 [39]五智,佛教用语。据不空所译《菩提心论》及日本空海《秘藏记》等载,密教...经常调善见道,使之日益向前发展直至十二地,即称为修道。此后,若亲至十三地,则可得四[38]五智[39]等德海,遂能实现无学之道。若如是共同则为加行道;若如是不共则生大手印喻法相智续,遂现实了义之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167946.html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其通畅润泽,使已退化的脉在气和红明点的共同作用下,被激活和恢复,使行者全身诸脉圆满,成就心气无二的大乐智慧。  中脉开通证法身,脉轮开通证,全身各支脉、细脉开通证  化身。  (二)菩提心与修气...性关系密切,中脉不通,气不人中脉,还是有许多妄念烦恼,不可能见道。  4.三摩地菩提心  “三摩地”是坚固不动之意。三摩地菩提心,包括“五相成”,就是经过五个阶段的观想而达到具体的证量。这五个阶段是:一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、化身而有净土之外,吉藏在另一部著作《法华玄论》也谈到净、秽土等不同的观点,甚至提到“土净而乘一、土秽乘三、土净乘三、土秽乘一”等更进一步的说法,可见“净土义”的探讨在当时是兴盛的法义。其实...相同,他只是将三乘所证的境界分为两类:方便有余土——声闻、辟支佛所生之处,实无障碍土——纯是菩萨居处;其余的则是凡圣同居土——凡圣共居的清净处所,与常寂光净土——诸佛如来所游居处,或许慧远的“三净土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七)

    余依灭尽,则称为无余依涅槃。“依”,是指依身,即人的身体。此外,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九6中,依《金光明经》〈三身分别品〉7,更以佛之应、化身()为有余涅槃,以佛之法身为无余涅槃。  何谓为十?  是...,尚余有无明烦恼者,所往生之国土,称为“有余土”。  小乘佛教认为,虽断却一切生死原因的烦恼而证得涅槃,然因前世惑业所造成的果报尚存,也就是生死之因已断,但尚有生死之果待尽者,称为有余涅槃。如:《大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468460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三十六品)。  行部,即行续部,按照格鲁派解释称“视续”。譬如,修行者和所观待的本尊不仅相视,而且送以微笑,由此产生快乐感,为此而说的续,叫做行续。该续部既重内修也重外修,以释迦牟尼佛的受用)大日...修行所得成就的时间也不一样。  第四,修行所得果位不同。般若乘人最终只能证得菩萨位,很难成佛,而金刚乘修行者则能即获得佛果。  格鲁派认为,密法是佛教内部根据修行者的不同根器划分的,密教徒众从一开始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三宝皈依法

    概念。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成佛,自身具有慈悲和智慧等真法。而在自身未获得三宝前,就要依靠外三宝。但佛祖示寂已有二千多年,凡人见不到,化身凡眼辩认不清。自性和智慧法身,若离开两种色身只是个抽象的...一般都受各种邪说和偏见的影响,对佛和佛法半信半疑,似信非信,不知自已慧根浅、魔障多、福浅,还认为佛法不灵,真是可怜。   2、从皈依的性质分类,有言辞性的皈依和心灵的皈依两种。前者如念诵《皈依经》——...

    多识·洛桑图丹琼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068895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:“这佛还能有生灭啊?”佛有三:法身、和化身。法身绝对没有生灭,化身肯定有生灭,他化成一个人教育你来了,他是一个上师或兄长、智者,或者是个反面教员……,他把你度了以后他还会死的,这就是生灭呀。身佛,仍然有生灭,只要不到法身就有生灭。阿弥陀佛是身佛,所以也有生灭。阿弥陀佛是证得三的正等正觉者,但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身佛。极乐世界如何形成的?他成佛之前发了大愿:“我若成了佛,要造个极乐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

    于果上才转智。——此是‘寄修论性’。(非‘即性圆成’)。修德中居‘善恶正因’。  第七阿陀那微细识:染净依。即是圆满‘平等性智’,于‘一性二修’:‘善恶缘因’。  第六识:迷悟依。于‘一性二修’:...。微者即妙假。妙者即圆中——独自精,其实离声名。三观一心万品融,三道(惑业苦)直成三德金。金:法身德一一永嘉云:幻化空即法身。三德即金光明法性性德。光:无明转名,无明实性即佛性般若光。明:法性转名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669585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斯乃明能严因。行下明所严果德也   长空云起 云喻如理智。空比法身也   锦上花添 花喻如量智。锦比也   一轮晃秋夜千派落寒蟾 月喻智也。秋夜比法身也。千派类身善应群器。斯则现自他受用。...大师佳号。后住本禅寺而终焉   大方广佛华严经 旋塔之偈   大 从来无比并。满口道不及谓。华严性海一字全收。法界义天亦从斯出。且道这个字向甚么处收摄。向甚么处流出。若人明得。非但海墨书而不尽。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释门归敬仪

    爰初投足先奉戒宗。戒本有三。三之本。一律仪戒谓断诸恶。即法身之因也(由法身本净恶覆不显。今修离恶。功成德现故)二摄善法戒谓修诸善。即之因也(报以众善所成成善无高止作。今修止作二善。用成佛之缘)三...。今须引诚教具列容仪。则容止若思。言词安定不以法绳。则手足无所措矣)   功用感通九(谓业假行成功由心起。心怀染净业亦真虚。此由想见未清善恶交集。不示缘迷滞难明)   程器陈迹十(谓听言观行时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069603.html